堆高车厂家
免费服务热线

Free service

hotline

010-00000000
堆高车厂家
热门搜索:
技术资讯
当前位置:首页 > 技术资讯

六旬老太捏出上千件面人作品-【新闻】

发布时间:2021-04-11 13:49:44 阅读: 来源:堆高车厂家

在庙会上看到传统手艺人捏面人的一刻,她便被吸引住了,儿时的美术梦想再度被唤醒。拜师不成,她回家独自钻研、练习,三年足不出户,捏出上千件作品。出名后,她仍在努力研究,要把手艺带到国际舞台。她就是沈阳市民康丽,66岁的她希望为手艺找到传承人,“人品得好,而且还得勤奋。”

年轻错失艺术梦 退休重做追梦人

走进康阿姨家里,到处都能看到手工制作的痕迹,笔筒、凳子、装饰开关的花朵……

而更多的则是一排排的软陶作品——金陵十三钗、京剧人物、各个朝代的仕女、甚至忍者神龟、蜡笔小新等等,这些都是康阿姨的宝贝。

三年足不出户,康阿姨做出上千件作品,她要把作品带到国际舞台上,希望找到传承人。本人供图

康阿姨的每一件作品都色彩艳丽,栩栩如生。 本人供图

今年66岁的康阿姨从小就喜爱美术,她的姥爷是个小有名气的木匠,母亲也做得一手好针线,她从小就继承了热爱美术的基因。“我很小就喜欢看一些时装杂志、漂亮的工艺品等等,遇到好看的工艺品,我都会存起来,没事的时候拿出来看看。”

康阿姨年轻的时候下乡八年,回城后在老联营当美工师,设计橱窗。美工师的工作燃起了康阿姨对于艺术的热情,她感觉自己终于找到能释放能量的地方了。

然而,现实却让她无缘“艺术梦”。她先是因为各种压力错失了到鲁美深造的机会,不久后美工师的工作也戛然而止。接下来的二十多年里,她一直在做财会工作,每天都与数字打交道;曾经的梦想被塞到了内心一角,只有闲暇下来,才敢小心翼翼地回味一番。

直到十多年前,康阿姨退休了,她立刻像变了一个人似的。她说,人退休了就应该开启一段新生活,年轻时没机会实现的梦想,不等于老了也没机会,应该好好规划自己的后半生,这是实现梦想的最佳时光。

为学捏面人 拜师被拒便“偷师”

退休后的康阿姨,没事就到商场、展览馆等地方观赏艺术品,每每看到好看的东西,她都会“偷师”。2008年的一天,康阿姨在庙会上看到有传统手艺人在捏面人,她当场被“惊艳”到,并决心投身面人手艺。

康阿姨回忆,“当时我被精美的面人艺术‘惊艳’,决心自己也要做出来。回家后琢磨了半天也没能成功,甚至很生自己的气,为啥没一次学会。”

研究不成,康阿姨鼓足勇气找面人师傅提出拜师的请求,但因为年龄问题,拜师碰了钉子。康阿姨并没有放弃,第二天又和老伴一起去“偷师”,“我让老伴帮我记下面人师傅使用的工具,我记下操作技巧,回家后自己一点点琢磨。”

从那以后,康阿姨每天都去新华书店寻找捏面人的书籍,认真学习,“10年前,想买类似的书太难了。费了好大劲儿,终于找到一本面塑的入门书籍,当时觉得像得到宝贝一样。”

不料,2012年,康阿姨的腰部受伤需要做手术,学习做面人的想法又被耽搁。

苦练三年不出门 发现捏面人新材料

转眼到了2014年,康阿姨的身体逐渐恢复,为了尽快掌握面人手艺,她拿出了高考的劲头来学习,看到好的地方就拿笔记下来回家练习。

三年间,她为了潜心研究面人手艺、几乎是足不出户。她在摸索中发现,面人在捏好后很难收藏,存放一段时间就容易开裂。看着一个个裂开的面人,她心疼不已,但又没有更好的办法,“那段时间,我常常是吃饭的时候想,睡觉的时候还想。”

一次机缘巧合,康阿姨发现了软陶这种材料,不管是色彩还是存放时间都比面粉优秀,“这种材料色彩非常丰富,存放多久都不变色,还能水洗。”康阿姨高兴得不得了,她开始潜心研究用软陶材料捏面人。

一开始,康阿姨尝试着做一些简单的小凳子、小盒子、笔筒等。“小凳子的原材料之一是金属罐,因为罐体边缘非常锋利,常常一不小心就把手划破,但我依然坚持练习。那时家里没断过八宝粥和杏仁露,喝完的罐体都被我用了。”

不仅如此,康阿姨为了使用一款装药的铁盒制作笔筒,老伴吃了30多盒的药……康阿姨告诉记者,“那时候自己就像着了魔一样,家里人不理解,自己也要坚持。”

三年制作软陶作品千余件 红楼梦人物整三套

逐渐地,康阿姨的手艺越来越精进,她做的手工艺品也越来越精细、漂亮。

康阿姨的家里有一个架子,上面摆满了她亲手制作的手工品,颜色多样,十分美观,其中最精致的就是一个个的京剧人物作品。

康阿姨介绍,“这一排全是京剧人物,是我最得意的作品,做一个大概需要7天时间。上面布满丝线,其他地方是软陶。就连人物穿戴的部件都能拿下来,都是根据人物的形象设计的。”

行家一出手,就知有没有,康阿姨的每一件作品都是色彩艳丽,栩栩如生,不光是因为使用了软陶材料,还因为各种花色是用花条拼成。表面看只是多种颜色的软陶捏在一起,但如果一刀横切下去,奇迹就出现了,横切面一条龙的形象跃然眼前。

京剧人物软陶只是康阿姨诸多作品的冰山一角,“这些年,各朝代的仕女加上京剧人物,得有1000多件作品,其中红楼梦人物作品就有3套。”

为捏出电影人物 她连看20遍电影

仅仅三年的时间,就有如此高的水平,康阿姨到底是咋练的?

康阿姨介绍,“软陶的精华就是做花条。花条都是要事先构思,或者在纸上把图案画出来,然后再往一起组合,几个颜色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花色。”

不靠画工,而是靠色彩拼出来的花条来打造图案,这是康阿姨自创的“绝学”。为此,她自学人物造型、服饰搭配,甚至研究起了中国各个朝代的服饰文化。

康阿姨特别喜欢满族服饰,“仕女服饰和我们平常穿的衣服一样,讲究色彩搭配,身上的衣服不能有太多颜色,同时冷色调和暖色调也要合理搭配。”

从最开始的模仿到练出独门绝技、自成一派,康阿姨付出了太多太多。

“有时练习得太累,竟把软陶当饭吃,还差点把502胶水当眼药水。家人也不理解我,因为我曾出过车祸,腰不好,还整天坐在电脑前,老伴一度非常生气。”

即使这样,她仍然坚持每天凌晨四五点钟起床练习,从不考虑辛苦,而是想着如何让自己的手艺精益求精,“这些软陶不是商品,而是作品,里面有我的血汗、构思和灵魂。我在制作人物的时候,首先会想到它是个什么样的人,它在做什么。”

康阿姨非常喜欢《金陵十三钗》这部电影,最喜欢的是里面的十三个女人,“喜欢她们的心灵世界,她们的旗袍……为了做好这些人物,我反复看这部电影及相关书籍,算下来看了不下20遍。只有真正理解当时的背景,才能做出栩栩如生的人物。”

康阿姨回忆,“这些人物的鞋子都是按照她们当时穿的样子制作的,这一组作品做了一个多月。”在康阿姨看来,软陶面人是她的生活,也是她实现梦想的途径。

要把作品带到国际舞台 希望找到传承人

凭着一分天赋、两分兴趣、七分的汗水和坚持,康阿姨成功了。几年的刻苦钻研,让她的手仿佛被施了魔法一般,一块块软陶在她手中如同被赋予了新的生命。

现在,康阿姨制作的软陶工艺品得到了业内人士和社会的认可,并有了一群粉丝。她的作品《拾玉镯》、《仕女》等软陶类作品在2015年“致匠心·中国手作大赏”甄选入围,荣获年度优秀奖。她创作的作品《软陶京剧人物》在第四届“创意市集暨东北首届创意大赛”中获得优秀奖。

之后,还有商家邀请康阿姨为学生讲课,她的艺术追求不但丰富了退休后的晚年生活,还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出了贡献。

现在还有几件事让康阿姨挂心,第一是她希望能把中国的传统文化带到国际舞台上去。第二是她希望能培养出更多软陶爱好者,为此她自己录视频、配音做成教学课件,与网友分享。

但康阿姨最希望的还是能找个“接班人”,把手艺传承下去。“我最注重的是人品,人的品行是最重要的,一个人的人品不好,做什么都不会成功。另外勤奋也很重要,无论你有没有基础,首先要勤奋。”

对话康阿姨:幸福就是有自己喜欢的事并取得一些成绩

辽沈晚报:当初家人不太支持您,后来怎么转变想法又赞成了?

康阿姨:当时他们看我就像着了魔一样,也不看好我,那时我买回来的材料都藏在床下,但后来我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自己做得很好。另外我从中收获了快乐,看到我每天开心的样子,他们也就赞成了。

辽沈晚报:有没有想放弃的时候?

康阿姨:开始时有打退堂鼓的想法,因为别人看到做出来的东西,第一感觉都是太难看,自己感觉也不美观。但家庭给我很大的帮助,父亲告诫我们做事要持之以恒,母亲告诉我们家财万贯不如薄技在身。我的父母都喜欢读书,这使得我也从书中汲取了力量,不在意别人的说法,坚持自己内心的想法。

辽沈晚报:您理解的幸福是什么?

康阿姨:有自己喜欢的事情做,并从中不断地完善,最后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一些成绩,我感觉这就是幸福。现在我有个想法,今后要办个个人作品展览,把这些作品和更多的人分享。我还要再出本书,把自己总结的经验写出来,分享给大家。

辽沈晚报、聊沈客户端首席记者 胡月梅

李子树苗

河北旅行社

黄杨球

不锈钢阻火器

电动电锯

化妆品检测